如果被逐的人是皇帝,後果更是嚴重,因為這代表向整個基督教世界的人宣佈,這個皇帝已非基督教世界的一員,所有人都無須再向這名皇帝履行任何職責或義務。
法院送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做精神鑑定,結果認為:被告行為時,處於思覺失調症急性發病狀態,且妄想內容與犯案行為有絕對交互關聯,故其犯案行為是受其精神狀態影響所致。如果因為生理或心理的問題,使得行為人辨識行為違法的「辨識能力」,或基於該辨識而行為的「控制能力」完全喪失時,這時候行為人就欠缺了行為或罪責能力。
換言之,即便被告因欠缺責任能力而無罪或減刑,為了預防被告再犯、保障公共安全,法院可以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監護。但執行中認無繼續執行之必要者,法院得免其處分之執行利率 鑑於這些事態發展,委員會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範圍維持在0~0.25%,直到有信心,經濟會度過危機,並有望實現其最大的就業和價格穩定的目標。M平方根據聯準會資產負債表,整理目前貨幣政策實施概況: 無限量購債(QE),宣布至今總計購買高達1.457兆不同期限美債,美債持有規模達3.9兆 窗口貼現(主要融通),目前使用約300億 一級交易商信貸措施(PDCF),目前使用約315億 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措施(MMLF),目前使用約488億 薪資保護計畫融通措施(PPPLF),目前使用約80億 商業票據融資措施(CPFF),目前使用約27.3億 Photo Credit:財經M平方 整體來看,危機爆發以來,聯準會推出的融通措施,陸續開始發力。【肺炎疫情】兩項落底訊號更新,最壞的狀況過了嗎? 【歐美解封】川普公布「重啟美國」三階段。
不過強調聯準會只能向有償債能力的實體提供資金,在目前情況下,需要財政政策對民眾、企業進行直接支援,以限制疫情衝擊對於美國長期經濟的損害。對於經濟敘述的措辭不如過往精確,一部分反映肺炎給經濟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外。在其後數十年間,這張照片幾乎已經成為美國敗走越南、越戰徹底失敗的象徵性畫面。
的確,如果不特別提,廣場上的人們應該沒人有辦法聯想到:背後那棟不起眼的公寓,在南越統治西貢的最後一天,承載了45年前幾十幾百個想回家的美國人們命懸一線的最後希望。(《Miss Saigon 西貢小姐》的直升機片段,注意劇中圍牆上的標示是「美國大使館」嗎?其實原攝影作品那棟公寓並不是大使館,這是照片發表後被廣泛錯認的誤解) 這棟公寓如今仍保留完好地存在胡志明市市中心,只要在紅教堂前廣場往藍色玻璃帷幕的Vincom Center方向看,很容易可以瞥見那醒目突出的頂樓天台。當你以紅教堂為背景,拍下到此一遊照的同時,不妨抬起頭,往遠方不遠處一棟八層樓的公寓眺望。圖、文:陳賽門 各國遊客若第一次來胡志明市的話,必定造訪的景點前三名肯定有西貢聖母大教堂,也就是俗稱的紅教堂。
對越戰遺址或西貢火車站的變遷史比對按摩喝咖啡吃下午茶更有興趣,覺得在越南能看到自己成長過程所不曾經歷的昔日台灣。4月29日下午2點30分,美國合眾國際社Hugh van Es在公寓東南方的半島酒店陽台,用300mm長鏡頭記錄下了人龍等著上機這幕,也成為美方撤退行動最有名的一張照片。
1975年4月30日早上,北越越共以編號844號的T54型坦克車撞破南越總統府大門(那台坦克今仍安放於統一宮前),越南共和國(南越)投降,20年越戰在這天畫下句點,4月30日也因而以「解放日」成為越南為數不多的國定假日之一。而公寓本體現在是私人住宅,一樓是半開放的停車場,我從停車場入口探詢了一下管理員阿伯,他對我想進去中庭拍個照的請求沒有拒絕,於是低調且短暫地,我得以在建築物的中庭仰望著八層樓高的那棟公寓,想像著當時美軍是從哪座樓梯蜂擁而上?群眾的叫喊聲、與直升機旋翼啪啪揚起的狂風,哪個比較喧囂、比較令人感到絕望呢? 假日的午後傍晚,紅教堂廣場與百年中央郵局前遊客人滿為患,所有的觀光客都朝著教堂拍照留念,而我卻朝著另一邊的天空拍。從紅教堂前廣場望,後面玻璃帷幕大樓就是Vincom Center 我一開始在紅教堂前廣場比對著角度,心想著建築物特徵看起來還是不太一樣,於是轉了一圈到另一邊看,從Vincom Center南側草地的某個角度,我終於尋見那個頂樓探出頭,跟45年前一模一樣的氣窗、門、磚牆,霎時間很是感動。而撤退點之一的照片這棟建築物其實是美方文職人員宿舍,頂樓是CIA西貢站副站長辦公室(據稱頂樓樓板經過加固處理,使其能停放直升機)。
那棟市中心八層樓的公寓,其實提醒了我們——歷史離我們並不那麼遙遠。本文獲Click-Vietnam 點點越南授權刊登,原文請見此。那個公寓樓頂,是僅存美國人的最後希望。但現在因為Vincom Center佔據了原視角,所以除非從大樓裡面拍,否則沒辦法復刻出一樣的角度。
當時西貢最大軍民用機場(今新山一機場)已經遭受火炮攻擊,因而無法正常起降軍機,最後美方僅能設法用直升機撤走駐越人員。關於作者:陳賽門,人生以不芭樂為目的,越芭樂的事越不想做。
零星幾個人覺得詫異,不懂我在拍什麼這張象徵越戰終結的代表性歷史照片「Fall of Saigon 西貢淪陷 」是在越共攻進西貢城的前一天,美方獲悉西貢即將淪陷的情報,因而展開大規模撤退行動(常風行動)。
關於作者:陳賽門,人生以不芭樂為目的,越芭樂的事越不想做。(《Miss Saigon 西貢小姐》的直升機片段,注意劇中圍牆上的標示是「美國大使館」嗎?其實原攝影作品那棟公寓並不是大使館,這是照片發表後被廣泛錯認的誤解) 這棟公寓如今仍保留完好地存在胡志明市市中心,只要在紅教堂前廣場往藍色玻璃帷幕的Vincom Center方向看,很容易可以瞥見那醒目突出的頂樓天台。零星幾個人覺得詫異,不懂我在拍什麼。對越戰遺址或西貢火車站的變遷史比對按摩喝咖啡吃下午茶更有興趣,覺得在越南能看到自己成長過程所不曾經歷的昔日台灣。從紅教堂前廣場望,後面玻璃帷幕大樓就是Vincom Center 我一開始在紅教堂前廣場比對著角度,心想著建築物特徵看起來還是不太一樣,於是轉了一圈到另一邊看,從Vincom Center南側草地的某個角度,我終於尋見那個頂樓探出頭,跟45年前一模一樣的氣窗、門、磚牆,霎時間很是感動。1975年4月30日早上,北越越共以編號844號的T54型坦克車撞破南越總統府大門(那台坦克今仍安放於統一宮前),越南共和國(南越)投降,20年越戰在這天畫下句點,4月30日也因而以「解放日」成為越南為數不多的國定假日之一。
4月29日下午2點30分,美國合眾國際社Hugh van Es在公寓東南方的半島酒店陽台,用300mm長鏡頭記錄下了人龍等著上機這幕,也成為美方撤退行動最有名的一張照片。那棟市中心八層樓的公寓,其實提醒了我們——歷史離我們並不那麼遙遠。
而公寓本體現在是私人住宅,一樓是半開放的停車場,我從停車場入口探詢了一下管理員阿伯,他對我想進去中庭拍個照的請求沒有拒絕,於是低調且短暫地,我得以在建築物的中庭仰望著八層樓高的那棟公寓,想像著當時美軍是從哪座樓梯蜂擁而上?群眾的叫喊聲、與直升機旋翼啪啪揚起的狂風,哪個比較喧囂、比較令人感到絕望呢? 假日的午後傍晚,紅教堂廣場與百年中央郵局前遊客人滿為患,所有的觀光客都朝著教堂拍照留念,而我卻朝著另一邊的天空拍。但偶爾還是會聽聽五月天陳綺貞然後熱淚盈眶。
但現在因為Vincom Center佔據了原視角,所以除非從大樓裡面拍,否則沒辦法復刻出一樣的角度。1975年那張照片拍攝角度是從東南向西北拍,從紅教堂廣場看到的其實是反面。
當時西貢最大軍民用機場(今新山一機場)已經遭受火炮攻擊,因而無法正常起降軍機,最後美方僅能設法用直升機撤走駐越人員。而撤退點之一的照片這棟建築物其實是美方文職人員宿舍,頂樓是CIA西貢站副站長辦公室(據稱頂樓樓板經過加固處理,使其能停放直升機)。圖、文:陳賽門 各國遊客若第一次來胡志明市的話,必定造訪的景點前三名肯定有西貢聖母大教堂,也就是俗稱的紅教堂。在其後數十年間,這張照片幾乎已經成為美國敗走越南、越戰徹底失敗的象徵性畫面。
那個公寓樓頂,是僅存美國人的最後希望。歌劇《Miss Saigon 西貢小姐》那台著名的直升機,伴隨混亂人群推擠著圍欄求生存的畫面,也正是來自此景。
當你以紅教堂為背景,拍下到此一遊照的同時,不妨抬起頭,往遠方不遠處一棟八層樓的公寓眺望。的確,如果不特別提,廣場上的人們應該沒人有辦法聯想到:背後那棟不起眼的公寓,在南越統治西貢的最後一天,承載了45年前幾十幾百個想回家的美國人們命懸一線的最後希望。
本文獲Click-Vietnam 點點越南授權刊登,原文請見此可以說,「新加坡故事」論述之建構,其實也是新加坡城邦國家建構工程的核心一環。
第二,新加坡獨立建國至今已逾50年,執政黨人民行動黨(Peoples Action Party, PAP)一直能夠一黨獨大,且在可見的將來,這種國家政治局面仍會延續下去。從《新加坡模式——城邦國家建構簡史》看新加坡威權管治神話 陳思賢(Kenneth Paul Tan)所著的《新加坡模式——城邦國家建構簡史》(下文簡稱《新加坡模式》),是有助於破除「新加坡模式」神話迷思、從新加坡在地視角透徹認識「新加坡模式」不可多得的入門讀本。在後李光耀時代,觀察新加坡國內的政治論述變化, 對理解未來新加坡政治發展趨勢不無助益。第二,近年新加坡政府重新詮釋實用主義哲學與用人唯賢精神,希望藉此減少民怨。
「新加坡學」的三堂管治課 《新加坡模式》仿如「新加坡學」之精要。這種國家雙重發展定位已引發種種社會矛盾,官方「新加坡故事」論述之魅力已不如前。
我曾為此撰文〈新加坡模式的政治哲學——從香港流水革命期間新加坡對港評論說起〉,文內的主要觀點,是新加坡傳媒與精英的發言對象其實不是香港人,那些言論基本上是「新加坡故事」的另類演繹, 其內容多少附有內政外交功能。文:鄺健銘(台灣季風帶文化總編輯) 編按:本文為《新加坡模式——城邦國家建構簡史》中文版導讀。
對內,「新加坡故事」有助鞏固威權管治的民意基礎。新加坡傳媒與精英借用香港事態,不斷提醒新加坡民眾,強調在任何情況下,民眾都不能對抗政府,官強民弱才可讓社會健全發展及避免分裂,這其實都是「新加坡故事」的要點。
留言0